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禹州教育

禹州一小学校园里驻扎着一座古建筑,咋回事?

2021-05-17禹州第一网编辑:xiaowang人气:


5月10日,在河南省禹州市马府巷长春观小学内,书声琅琅。教学楼和办公楼之间,长春观大殿默然静立。与周围现代建筑相比,这座古色古香的土木建筑被蓝色的围挡遮挡,看起来有些破败。然而,这些都不能掩盖它的辉煌过往——它不仅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还曾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的临时驻地。

73年前的初冬,由于战略部署的需要,中共中央中原局由宝丰迁到禹县(今禹州)。在这里,时任第三书记邓子恢主持中原局常务工作,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李雪峰协助接管城市、城市正常运转、支援前线打仗等工作,为之后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位于长春观小学校园内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于1947年,是我党历史上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创建的中共中央中原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在1947年前,我党还曾两次建立中共中央中原局。

禹州一小学校园里驻扎着一座古建筑,咋回事?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由宝丰迁至禹县,驻地就在长春观大殿,即现在的长春观小学校园内。”当日,禹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宏说,“之所以选择在这里驻扎,是因为这里是公产,不会惊扰百姓。”

据记载,长春观始建年代不详,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被重修,明成化年间曾为徽庄王府邸的一部分,1921年春,禹县名士王棽林还曾在此修《禹县志》。1948年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的迁移让在史书上数次出现的长春观大殿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迁至此地后,由于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同志到前线指挥战斗,由第三书记邓子恢主持中原局常务工作,副书记李雪峰协助,主要任务是准备接管城市,指挥城市工作,支援前线打仗。”王宏说。

《禹州党史》记载,中原局进驻禹州后,帮助城关镇建立了政权,中原局干部孙茂家担任城关镇书记兼镇长。“当时,陈毅的夫人张茜也在禹县。在她的要求下,她到禹县文化馆工作。”王宏说,虽然文化馆条件简陋,但是张茜毫不在意。经她多方协调,文化馆的存书数量不断增多,工作局面很快打开。

在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指导下,1948年年底,禹县成立农民协会,各区和乡村普遍建立了农会,建立了村级政权。

禹州一小学校园里驻扎着一座古建筑,咋回事?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中原局发出《关于全力支前争取决战胜利的指示》,强调要集中一切人力、物力,保证前线的物资供应,一切服从战争,一切服从前线。在此情况下,除了帮助禹县做好城市工作外,中原局肩负起了另一项重要任务——支援前线打仗。

淮海战役打响后,支前热潮在许昌城乡迅速掀起。各县纷纷建立了支援前线司令部,由人民政府县长任司令员,设立供应站、兵站,组织民工队、担架队、大车队,积极筹备大批物资支援前线。

据不完全统计,1948年到1949年1月,我市共支援前线粮食757万公斤、现款9000余万元、军鞋36万双、军袜30万双、柴草55万公斤,架设桥梁11座,设立食宿站、兵站70余处,支援前线的工农7万余人,出动担架5200余副。

在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禹县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宣传和庆祝活动。

“对学校而言,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是宝贵的红色资源。”当日,长春观小学校长李振锋说,长春观小学建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现有47个班级近3000名师生。“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依托该处遗址,对孩子们进行红色教育,让他们了解这段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如今的长春观大殿犹如一位阅历丰富的老者,向每一位到访者讲述着那段闪耀着红色光芒的日子,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学生姓名:
所报年级:
联系电话:
     
(来源:禹州微生活)

  • 凡本网注明"来源:禹州第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禹州第一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禹州第一网,http://www.yuzhoufirst.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禹州市教体局举行禹州市2023年助学助教奖励资助金发放仪式

禹州市教体局举行禹州市2023年助学助教奖励资助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