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阵阵、荷风送香,七月的观音堂小学书香袅袅、稚声清亮。孩子们趴在窗台数着日历上的红圈,课桌上的铅笔削得尖尖的,黑板旁的“欢迎”二字被擦了又写,大门口的合欢花向着路口张望——这方校园里,藏着无数双期待的眼睛,正等着远方的大学生哥哥姐姐,带来这个夏天的新故事。
近日,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艺路有你”支教团再次抵达禹州市花石镇观音堂小学,开展暑期义务支教活动。支教团的到来像一缕清风,为观音堂小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更让校园里的留守儿童们开启了一场知识与艺术的奇妙之旅。
从2017到2025,九年时光,岁月流转,先后有硕士、本科200余名大学生带着青春与热忱来到这里,与小学生结下跨越山海的约定。“艺路有你”早已不是一个团队的名称,而是孩子们的“老朋友”,家长们的“贴心人”,学校发展的“同行者”!
支教团聚焦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课程,涵盖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美育教育,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也成为了孩子们在这个暑期最期待的“礼物”。
九年里,美术课上的蜡笔换了一批又一批,孩子们笔下的世界却越来越丰富——从最初只会画简单的花草,到现在能勾勒出家乡的小桥流水、描绘心中的大学模样;书法课上的毛边纸堆成了小山,曾经握不稳毛笔的小手,如今能写出工整的楷书,墨香里飘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音乐课上的歌声从生涩到嘹亮,孩子们不仅会唱支教老师教的童谣,还能跟着旋律编几句属于自己的歌词;体育课上的游戏从单一的跳绳,变成了团队协作的趣味运动,奔跑的身影里藏着越来越多的自信。
“孩子放假不整天玩手机了,不去河边了,跟着大学生老师学本事,俺放心!”,成了校门口最常听到的话。
学校的日常里,支教团留下的图书、教具、体育器材,成了学校宝贵的资产,妙笔生花的墙绘守护着校园里的朗朗书声,成为了历届学子最鲜活的记忆。
这些课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陪伴。曾经因为缺乏陪伴而略显沉默的留守儿童,如今被丰富多彩的课程所吸引,不再沉迷手机,性格愈发开朗。孩子们曾经有些怯懦的眼神,如今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支教团还开展了防溺水安全讲座、地震火灾消防演练、资助政策宣讲、文艺汇报演出、书法绘画展等活动,筑牢安全防线,点亮成长之路。这些活动如一束光,照亮了探索世界的方向,让每一步都走得更稳、更有力量。
同时,大学生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课堂教学,从生活照料到心理辅导,从班级管理到家校沟通,从活动组织到安保守护,大学生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深刻体会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然而时光是最妙的魔术师,它不声不响地改变着一切,一批批大学生从初来乍到时的青涩锻炼成离开时的从容稳重。
后来,有人成为了老师,特意来信说“在观音堂小学的经历,让我确定了职业方向”;有人在信里问:“当年教的那个爱画画的孩子,现在还喜欢创作吗?”。这份跨越时光的牵挂透露着支教不是短暂的停留,而是长久的滋养。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因为有爱,跨越山海;因为有爱,欣然相逢;因为有爱,荧光同行!九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支教大学生在观音堂小学留下足迹,为乡村留守儿童铺就了一条多彩的成长之路。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成长,小学生们在美育中进步,这场双向奔赴的支教,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九年相伴,“艺”路有你!大学生支教早已刻进校园的年轮里,成为学校发展最温暖的注脚。相信未来,“艺路有你”让这份跨越九年的情谊延续下去,创造更多的美好与可能。
编辑者:wanglongwei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