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禹州生活

禹州:擦亮文化之乡金字招牌

2021-05-27禹州第一网编辑:xiaowang人气:


禹州:擦亮文化之乡金字招牌

文图:云水间

5月26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考察组莅临禹州实地考察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大禹文化建设工作。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故事专家组组长万建中;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南省民协主席程健君及专家组成员仲富兰、杨源、孔宏图、查眉娉及省民协领导刘炳强、胡永华等前往考察。

考察组先后到晋家钧窑、杨志钧窑、神垕古镇老街、市文联文化之乡创建工作办公室等地参观考察,所到之处,认真听取场馆建设情况,查阅图书资料、创建记录、活动成效等,艺术家们在现场表演了拉坯、剪纸、汉服制作等手工技艺,专家们赞叹不已,对禹州市丰厚的文化底蕴、守正创新的成果表示充分肯定。

禹州:擦亮文化之乡金字招牌

许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海峰、市政府副秘书长冉高垒、市文联主席张小莉,禹州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涛、市委副书记宋占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晓伟、市政府副市长赵丽娟、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化红军、市文联党组书记丁进兴、神垕镇镇长刘燕等陪同参观考察。

禹州:擦亮文化之乡金字招牌

禹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丽娟向中国文化之乡考察组介绍了禹州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及文化之乡创建工作情况。2006年9月,禹州市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陶瓷文化之乡”,2008年1月,禹州市被命名为“中国大禹文化之乡”,2016年11月,河南省文联又授予禹州“最具魅力文化之乡”殊荣,大禹治水故事发生地的颍河水利风景区被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神垕古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钧瓷之都。这两个文化之乡称号是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以国家层面对禹州“夏都”、“钧都”地位的确认和肯定。

禹州:擦亮文化之乡金字招牌

在禹州,提起陶瓷文化,自然与大禹密不可分。禹州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在夏代早期都城瓦店夏代文化遗址,就出土了陶鼎、罐、甄、翁、高柄觚形器等共达500余件,专家们根据文化遗存和地层关系,认定瓦店遗址是大禹和夏启居住的都城,尤其以钧台附近宋代官窑遗址、神垕下白峪、刘庄窑、鸠山闵庄、苌庄玩花台、浅井扒村等地为代表的陶瓷文化遗址,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神垕刘庄宋代窑址考古被确定为200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瓷名字的由来,就源于夏启时代大飨诸侯的古钧台。

禹州:擦亮文化之乡金字招牌

在谈到文化之乡场馆建设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晓伟做了详尽介绍,禹州市投资建成总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的中国钧瓷博物馆,也鼓励发展民办博物馆,如中国钧瓷文化园、星航钧窑钧瓷窑炉博物馆、宣和博物馆、苌庄唐钧博物馆、浅井席家窑坊等。并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钧瓷原产地神垕镇启动总投资50亿元的神垕古镇综合旅游开发项目,结合现代技术,对神垕老街进行保护性开发。

禹州:擦亮文化之乡金字招牌

考察组一行首先抵达中国钧瓷之都神垕镇晋佩章艺术博物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著名陶瓷艺人晋晓瞳如数家珍地向前来考察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家学者介绍展馆里珍藏的宋元明清遗留下来的钧瓷残片,并悉心讲述不同历史时期钧瓷在制作工艺、成色机理、窑变特点等方面的艺术价值及工艺成就。每一片瓷片背后的故事、每一件钧瓷的创意寓意,都引起专家们的深切关注。

禹州:擦亮文化之乡金字招牌

位于神垕大师创意园的国家级非遗基地杨志钧窑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这是一座按照现代标准设计,融入国际陶瓷艺术发展理念、融入传统文化和古老钧瓷符号为一体的独特艺术殿堂。专家们走过长长的文化长廊,来到位于地下的元代钧瓷釉料老洞参观考察,逶迤延伸的龙形长廊、青砖铺就的地面、钧瓷残片码起的文化墙,这些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文化符号,构成了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杨志钧窑博物馆的整体建筑风格。在钧瓷工作室内,杨晓峰和他的十个弟子们并坐两排,手工表演拉坯技艺。

禹州:擦亮文化之乡金字招牌

专家们走进神垕老街,瓦蓝瓦蓝的天空像水洗过一般,那种窑变般的焰火蓝投射在伯灵翁庙的房顶,老街在人声的喧嚣中重复着千年不老的神话。

据悉,禹州市钧瓷生产企业共186家,年产值24亿元,从业人员达2.8万人。全市现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6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3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人,2018年,禹州市地理标志产品“钧瓷”达到285.48亿元,比上年增值44.78亿元,荣获2018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第11名、工艺品类第1名。

近年来,连续举办十一届钧瓷文化旅游节、举办三届扒村瓷文化艺术节、举办了一届唐钧文化艺术节;同时,在禹山禹王祠举办大禹祭拜活动,围绕具茨山岩刻岩画史前文明,举办具茨山岩画研讨会、巨石文化研讨会。

禹州:擦亮文化之乡金字招牌

每年举办陶瓷精品研讨及名师带高徒活动、全市钧瓷行业各个窑口拉坯选手比赛,同时举办了三期禹州市陶瓷行业人才专题研修班,共500余名钧瓷行业人才及技术骨干参加培训。

市文联举办开展了三届扒村瓷文化艺术节暨“扒村瓷杯”诗歌大赛,经验做法入选中国文物基金会年度案例选编。组织策划首届唐钧文化艺术节暨书画展,帮助撰写唐钧博物馆简介材料。积极推荐禹州百年传承瓷窑申报许昌老字号、河南老字号评选。还在媒体对“陶瓷文化之乡”进行推介。

禹州:擦亮文化之乡金字招牌

为增强市民及党员干部对禹州厚重文化的感情认知,提升人们对禹州“夏都”、“钧都”重要性的认识,禹州市委书记黄河专门邀请当代著名考古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前来禹州举办夏代考古知识讲座,并组织召开夏代早期都城研讨会;市长陈涛亲自担任禹州市文化之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对文化之乡建设给予高度支持。

禹州:擦亮文化之乡金字招牌

大禹文化,是禹州独特的地理标识和文化符号。禹州市于公元2012年4月29日,农历壬辰(龙)年三月初九,举办了禹州历史上首届“公祭大禹”活动,同时在禹山禹王庙举行了“禹王塑像”落成与“公祭大禹”仪式,随后参观了具茨山“大禹耒锸”符号。

禹州:擦亮文化之乡金字招牌

2008年、2009年,相继举办了具茨山岩画研讨会、具茨山巨石文化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近百位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考古、学术交流,同时开办“夏禹文化大讲堂”,每星期一课。夏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包献珍、王国谦、丁进兴、李法顺等,在“大讲堂”讲课。聘请刘月霞、李少颖、付汉中、朱军峰、杨万成、姚建平等,讲解“禹王大帝”及“禹州名人系列”,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同时,讲师们先后到市委党校、图书馆、省三监狱、颍川中学、钧台中学、山林学校、文殊高中、宏升学校、白霜服饰、小吕晁喜铺、文殊镇宋庄村等,累计讲了170多场,受众数万人次。开展学术交流。郭水林主席受邀参加四川大禹文化年会,并被聘为研究会理事。

2013年10月,夏禹文化研究会参加了“全国第三届禹羌文化学术交流会暨四川省大禹研究会。”2018年、2019年,相继有日本学者,四川、山西、安徽等地政府机构和文化研究会赴禹调研交流大禹文化,对于开展国际、国内深度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禹州:擦亮文化之乡金字招牌

在随后召开的文化之乡汇报总结会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万建中、程健君以及仲富兰、杨源、孔宏图、刘炳强等对禹州市文化之乡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他们认为,许昌禹州这个地方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生态宜居,环境良好,同时具有非常明显的文化特色,文化光辉耀眼夺目。发展传承好特色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树立文化自信、服务地方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意义非凡。

禹州:擦亮文化之乡金字招牌

各地要紧抓文化之乡的灵魂,做好顶层设计,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通过体制性、机制性探索,提供基层鲜活的实践经验,打破局限性的自我设计、自我开发,放眼世界,开展广泛合作交流,充分借鉴其他地区在文化保护和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使各种资源和历史遗存进行有机整合,使无形与有形有机融合,进一步擦亮文化之乡金字招牌。

(来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 凡本网注明"来源:禹州第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禹州第一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禹州第一网,http://www.yuzhoufirst.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6月5日禹州市电信诈骗发案通报

6月5日禹州市电信诈骗发案通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