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禹州文化
禹州老家的桐树

文 图:段红克
在我的老家—禹州市方岗镇石坑村的村口处,生长着一棵粗壮的桐树。桐树下是一块手掌状的大理石村标,上面镌刻的“石坑村”3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好像在热情地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此时,正是人间四月,花开满树,仿佛一朵紫色祥云飘浮在村标之上,预示着石坑村的美好未来。
记忆中老家种有很多桐树。那时,人们在沟两旁凿洞而居,沟中间是一条土路,路两边种的是桐树,桐树下摆放有石桌和石凳。
每到饭点,人们不约而同地端着饭碗齐聚在桐树下,坐在石凳上,边吃边谈。
在那一棵棵桐树下,曾发生过许多故事,既有亲如一家的温馨,也有邻里之间的争斗……一转眼,在这里唠嗑的老人相继离世,在这里高谈阔论的中年人也已白发苍苍,在这里嬉戏的少年陆续长大成人,他们奔赴全国各地,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也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奋斗在不同岗位上。


桐树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因此,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老家的人们开始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大量种植桐树。
每到春天,桐树花开的时候,老家便成了花的海洋,空气中弥漫着桐花特有的芳香。
夏天,在那一棵棵枝叶繁茂、遮天蔽日的桐树下,是老家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顶着烈日劳作的人们可以在这里小憩,放假的孩子可以在这里游戏,就连那看家的狗也吐着舌头躲在桐树下享受夏日的清凉……霜降过后,桐树繁华落尽,露出它粗壮的躯干与灰褐色的枝丫,在蓝天白云下,更显苍劲雄浑。

1981年,我家20余口人还挤住在一个小院里。经过父亲的申请,大队给我家批了宅基地。
第二年春,开始盖房。准备上梁之前,父亲让我拿着红纸到学校请老师书写上梁的对联。上梁时,父亲将“青龙缠玉柱,白虎架金梁”的对联分别贴在两架桐木梁上。
那时,除了砖瓦外,盖房用的最多的就是桐木,房顶上的大梁、密密麻麻的瓦板和一排排的椽子用的都是桐木。
至今我还记得,为我家瓦房做门窗的木匠师傅用桐木板雕刻了几朵花,镶嵌在屋门顶上的小窗内,为青砖蓝瓦房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每到农闲时节,有一对外地的木匠夫妇来到村里,挨家串户地为人们制作家俱。
他们制作家俱所用板材基本上是桐木板儿,制作的家俱有组合柜、中堂柜、写字台、桌子、椅子、床等。特别是他们制作的组合柜,有三组合的、也有四组合的,而且花样翻新、样式各异,深受家乡人们的欢迎与喜爱。
这些家俱是村里60后、70后,甚至80后男子结婚时的标配。对于有小孩儿的家庭,他们还会用制作家俱剩下的桐木板制作一把木枪或一把大刀,然后在木枪或大刀最下端钻一小孔,系上红绸,让小孩儿玩耍。
当时,一棵一搂多粗的桐树能卖2000多块,对还十分贫穷的山村农家来说,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像这种足够粗壮的桐树最受人们青睐,它是制作棺材的极佳木材。

村里有位80多岁的老奶奶病重多天,她的家人就为她做桐木棺材,以备后事。不料,棺材做好不久,老人的病也好了,一直活到百岁,无疾而终。
从此,桐木棺材在我们老家就成了祛病消灾、起死回生的吉兆。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也都会为自己和爹娘准备一些做棺材的桐木板,以备百年之用。
老家的桐树和老家的人一样淳朴敦厚:它们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历经风霜雪雨,在艰难困苦中顽强成长;它们无怨无悔、甘于奉献,活着时为人们撒下一片荫凉,死后将自己全部奉献给社会……
弹指一挥间,40年已过,老家的桐树及桐树下的悲欢离合已化为老家人美好的回忆,成为老家永久而厚重的精神印记。
下一篇:禹州捋槐花
- 凡本网注明"来源:禹州第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禹州第一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禹州第一网,http://www.yuzhoufirst.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01书法遇上唐钧 佳联成对好诗成章
书法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钧瓷被称为[详细]
- 02钧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
6月1日上午,钧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神[详细]
- 03禹州市豫剧团7人获得县级非物质
近日,禹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下发通知,我团颜永江、杨巧玲[详细]
- 04古朴厚拙 端整雅炼 ——记中书协
刘光照,1949年10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入展全国第四[详细]
- 0520年前禹州人是怎样割麦打麦的?
《山乡麦收季》作品展示 照片说明: 古老的村落、古朴的民俗[详细]
- 06钧瓷“窑变”之魅与各大博物所收
钧窑是宋、金、元时期北方地区规模庞大的重要窑场之一,其遗[详细]
- 07禹州即将消失的老街老宅
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老街、老宅,虽然破落陈旧却难掩昔日的[详细]
- 08云展览 | “乡愁禹州”优秀文旅摄
为丰富新春佳节全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群众艺术创作[详细]
- 09访禹州市传世炉钧一坊有限公司总
说起钧瓷,大家都会知道其源自于禹州神垕古镇,想到钧瓷入窑[详细]
- 01北大教授李伯谦来禹考察夏禹文化
10月26日,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长兼北京大学赛克[详细]
- 02禹州钧瓷艺术树立陶瓷装饰美学新
从第十届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节的第二届CHINA中国中国陶瓷设计艺[详细]
- 03禹州登善湖一家长用弹弓教孩子打
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生命的魅力,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详细]
- 04“声动禹州”2020禹州市全民大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详细]
- 05禹州神垕古镇陶瓷官署女陶艺家简
钧瓷女陶艺家在神垕古镇老街陶瓷官署举办钧瓷作品展啦! 展览[详细]
- 06先有钧阳宫 后有禹州城
在禹州市南三十五里处有一个村庄叫钧阳宫村。钧阳宫以前是个[详细]
- 07禹州神垕:沉沉庭院深几许 最恋
光阴荏苒,岁月不居。尚未和七月的一汀烟水挥手作别,八月的[详细]
- 08禹州传统文化 石羊村有你不知道
石羊村位于禹州市朱阁村西五公里处,有两个自然村,东边自然[详细]
- 09禹州传统文化||最幸福的重逢(散
(作者:侯巧仙) 人生来来往往,季节匆匆忙忙。推窗一望,眼[详细]
- 01禹州市豫剧团7人获得县级非物质
近日,禹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下发通知,我团颜永江、杨巧玲[详细]
- 02禹州市当代钧瓷艺术品精彩亮相北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12月5日,备受期待的保利秋季拍[详细]
- 03禹州画家——首届美术作品在线展
作者:禹州市美术家协会 张德宏/油画《前方的风景》 郑俊峰[详细]
- 04毛泽东接见禹县县委书记
文 图:余世诚 禹州的党政军民学,同新中国各地一样,都是在[详细]
- 05禹州辛国正大师讲述:钧陶瓷材料
9月26日上午9时,钧瓷文化大讲堂在禹州市神垕古镇钧瓷文化主题[详细]
- 06钧窑万彩”钧瓷非遗文化走进上海
11月9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博物馆展厅内高朋满座,嘉宾云集[详细]
- 07禹州宋聘三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啦!
近日 宋聘三塑像揭幕 暨宋聘三故居开放仪式 在浅井镇 宋聘三革[详细]
- 08禹州浅井镇张地村藏在深山的千年
文 图:丁进兴 张地,居于云端,白石崖下,五千年白牡丹傲然[详细]
- 09禹州市豫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李
李昊莹 1997年出生,2010年毕业于许昌市文化艺术学校,戏曲表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