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禹州文化

禹州古钧台的“前世今生”

2021-10-11禹州第一网编辑:xiaowang人气: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城内的人文古迹星罗棋布,如历经2000年风雨的阳翟城墙,做过王府当过道观的长春观大殿,以及怀帮会馆、十三帮会馆等,每一处都有说不完的故事。然而,若说哪一处古建筑最能代表禹州的古文化,则非古钧台莫属。古钧台的始建年代不详。据传,这里曾举办过“钧台之飨”,见证了夏王朝的建立;明清二朝,它做过汤王庙的建筑,又曾是禹王庙的大门。其身份的不停转变,正是禹州时代变换的映射。

历史文化的标志符号

9月22日11时,禹州市钧台路与古钧台南街交会处的空中飘荡着朗朗的读书声。禹州市第四实验学校门前,挤满了前来接学生的家长。这里地处禹州老城的核心区域,不宽的街道两侧布满了古旧的民居。家长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校园内,很少有人注意到学校大门东侧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楼阁。或许周围楼宇过多,它的“身形”显得并不高大。这座楼阁,便是古钧台。

禹州古钧台的“前世今生”

古钧台,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建筑。4000多年前,大禹因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夏(即今禹州市一带),赐爵夏伯。大禹去世后,他的儿子启即位。启曾在古钧台大宴各部落首领,以示正式即天子位。史书上将这一事件称为“钧台之飨”。后来启迁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古钧台是禹州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具有开端的性质!”禹州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教风麟说,古钧台又名夏台,“钧台之飨”是一次重要的朝会,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正式建立。

历经战火又多次重修

从禹州市第四实验学校正门进入校园,前行30余米,跨过道路右侧的一扇月亮门,便进入一座跨院。古钧台就坐落于跨院中间。古钧台的上部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阁楼,下部则是一座高台。台子四周有青石和青砖护砌,上面长有青苔,尽显古朴与厚重。高台正中还有一扇大门,大门后是一条通道,直通高台后方。通道内壁也由青砖护砌,且光线昏暗,从中通过有穿越时光隧道之感。

禹州古钧台的“前世今生”

禹州市古钧台 吕正子 摄

通道东侧墙壁上有石台阶,拾级而上就来到了高台的上方。阁楼内没有摆任何物什,不过朱红色的梁柱、窗棂颇引人注目。四周的石栏杆上还雕刻着传说故事。“古钧台原在禹州城南的三峰山上,到了清朝才在现址重建!”教风麟介绍,夏朝末年,桀残暴无道,把汤囚禁在了古钧台。后来人们建了汤王庙,以纪念商汤。到了明代,1531年,禹州知州刘魁将汤王庙移建在城内西北隅。到了清代,1679年,知州于国璧在汤王庙前易建古钧台,即今天的古钧台。1894年,禹州知州黄璟重修古钧台,并在台上新建了楼阁,为砖石结构。抗日战争中,古钧台上的建筑毁于战火。1991年,禹州市政府对古钧台进行了重修。重修后的古钧台保持了原有风貌,并恢复了阁楼建筑。其为双重檐、两滴水歇山式建筑,周围由24根红色明柱支撑,黄色琉璃瓦覆顶,镂刻透花门窗,四边围有青石雕栏,整体古朴典雅。

台西有庙,名曰天宁寺

古钧台前南北走向的古钧台南街,以前名为古钧台街,而东西走向的钧台路过去名为天宁寺街。它东起古钧台,西至今天的文卫路,因街西端有天宁寺而得名。

禹州古钧台的“前世今生”

天宁寺全名天宁万寿寺,是禹州城内最古老的一座佛刹,现存大雄殿和山门两幢古建筑。该寺始建于北魏,金朝末年遭到严重毁坏。到了元世祖时期,1299年,社会稳定,该寺得到了重修。在明代,天宁寺获得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和明仁宗朱高炽赐予的符验和敕书,可谓显赫一时。天宁寺街也成了老禹州城内一条颇为热闹的街巷。到了清末,天宁寺的东边依次坐落着普济堂、眼明堂、汤王庙、禹王庙,而此时的古钧台成了禹王庙的大门。“古钧台地处禹州古城西北隅,钧台、夏台、汤王庙、禹王庙,身份的一次次转变,正是禹州时代变换的映射!”教风麟介绍,2008年,古钧台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吕正子)

(来源:精彩禹州)

  • 凡本网注明"来源:禹州第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禹州第一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禹州第一网,http://www.yuzhoufirst.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大咖现身!一场国际级电影首映式连线禹州现场!

大咖现身!一场国际级电影首映式连线禹州现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