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禹州文化
古村遐思

古村遐思
作者丨李俊瑶
图片丨网络
2019暮春,随河南省杂文名家采风团来到禹州,感觉进入了古镇古村的“窝儿里”。禹州我来过多次,但熟悉的只是她作为钧都、药都、夏都的符号。“这里有很多古村”倒是第一次听说。
当地领导在介绍时不无自豪:“禹州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这句话让人浮想联翩:故事,都是过往的曾经,都与历史有关。那么,除了躺在博物馆里,睡在地方志里,应该还藏在很多古建筑里,比如古村。

车从喧闹的市区进入西部山区,我们来到几处静谧的古村,张家庄、李金寨、天垌村等。它们虽然位置不同,但因为都姓“古”,气质则相差不大——静,是它的状态;慢,是它的节奏。山外人到此,那颗躁动的心,会因眼前的气场而渐趋宁静,“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的诗情与遐思会悄然滋生。
遐思一:我租住在这里怎样?
在鸠山镇西部的张家庄村,路边一幢石头建筑吸引了我。进去一看,有正房,有东西厢房,均为红石砌就,敦实而规整,只是空空荡荡,徒有四壁。当时一个念头冒出:退休后租住在这里怎样?
于是开始各种脑补:大门建成什么样的?家具也入乡随俗吧?有互联网吗?带来的发烧音响适应这里的电压吗?附近得开个菜园吧,还得养几只鸡,对了,必须养条藏獒。

忽然又想,好好的房子怎么空了?屋的主人呢?哦,一定是去外面闯世界了。也难怪,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被大量吸往城市,有想法的青壮年不是随着家乡的小河漂泊向东,就是沿着绵延的山路一路向南。于是,空巢越来越多,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成为普遍现象。
有点特色的古村落,正是在这种人去楼空的销蚀中渐渐衰败。于是参观过程中,不时听到“老刘家的老树都伐了”,“老张家的古门楼也拆了,要不还是有点看头的”惋惜声。是啊,古村落因位置。因交通、因缓慢,保留着许多历史积淀,如古式建筑,如千年习俗,如农耕文明的记忆,等等,有的甚至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因为人口逐年外流,生机也渐渐流失,尤其是流传千年、曾经稳固城乡二元结构的“乡绅阶层”,早已断代,不复存在。
那么,假如租住在这样的古村,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环境吸引,却面临生活的诸多不便,交通不好,水源缺乏,供电不正常,网络信号弱,时间长了,会感到被现代文明越抛越远,不也会再次搬离吗?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经痛惜:“中国每天都有近百个古村在消失。”怎么办?就这样听任古村落淹没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就这样听任文化遗产湮灭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吗?
遐思二:古村如何延续根脉?
村庄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有方便的挣钱门路,有独特的文化基因、产业基因,我想,很多人并不愿意背井离乡。那么如何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古村落保护,应该就是重拾乡愁的有效载体。但是,有学者感叹,保护古村落比保护故宫还难!因为古村落保护不仅涉及建筑、文化、观念等方方面面,还涉及智力投入、财力支撑,更因为是“活态”保护,不能让“发展”与“保护”冲突。所以必须要让古老景观与现代产业共生,民俗传承与时代精神共鸣,这样,新的发展才不会割断旧的根脉。
张家庄村就是重视古村保护的典型。石砌房,夯土墙,三进老宅,散发着古朴味道。村口的巨大老槐树,诉说着这里的古老,也象征着不灭的生机。这里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有红叶谷、白龙潭等秀丽风光,但是因为交通闭塞,一度成为省定贫困村。

近年来,在扶贫攻坚的助力中,张家庄村靠山吃山,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核桃、中药材种植和牛羊、蜜蜂等特色饲养业。修建白龙潭水库,打深水井,建提灌站,引水上山。水来了,灵气也来了。而随着柏油路的修好,终于让旅游业火了起来。鲜槐花、山泉水,成了山外人抢购的商品,而红叶、老宅院更让这里游人如织。2018年这里入选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人涌来了,生机又开始勃勃了,古村的经济发展与根脉保护达到了微妙平衡。
遐思三:整体搬迁的取与舍

三峡大坝的修建,曾经搬迁了很多村庄。这是百姓让位国家工程的搬迁思路。还有一种搬迁思路眼下正在流行。比如山西省一些老宅院、古建筑,正采用外地商家购买的方式,精细拆除,整体“搬迁”到外地甚至外省,原样重建,重获生机。这在鄢陵县花木产业园,已经成为一种搬迁模式,变成了旅游景点。
这种模式提供了一条思路:对于中西部的古村而言,如果自然环境已经恶化到不搬不行,如果古村已经失去了产业依托和人气支撑,整体搬迁,精细搬迁,原物搬迁,原样重建,不失为古村“复活”的有效模式。

禹州李金寨村,就是因为煤矿下陷,整体搬迁的一个村庄,“树挪死,人挪活”,李金寨因搬得福。一排排别墅组成的新村,让供水、供电、排污、街道、绿化等,都达到了城镇化的高水平,而且这里有简易的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分类系统。试想,农村也有污水处理,农村也有垃圾分类,在全国也为数不多吧?唯一不足的是,该村搬迁时没有进行原村“复古”手术,现代化味儿较浓,原村那种“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的乡情乡景乡愁淡了些。
所以,大胆设想一下,今后那些生机流失、不得不搬的古村古镇,若采取精细拆除、原样复原的搬迁模式,古村,将不会因人气下降而衰落,反而因易地“复活”而重生。那鸡鸣犬吠、青山绿水的乡景乡愁,那炊烟如岚、粉墙黛瓦的古村画卷,一定不会褪色在时代发展的光影中。
下一篇:禹州说禹
- 凡本网注明"来源:禹州第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禹州第一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禹州第一网,http://www.yuzhoufirst.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01古朴厚拙 端整雅炼 ——记中书协
刘光照,1949年10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入展全国第四[详细]
- 02云展览 | “乡愁禹州”优秀文旅摄
为丰富新春佳节全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群众艺术创作[详细]
- 0320年前禹州人是怎样割麦打麦的?
《山乡麦收季》作品展示 照片说明: 古老的村落、古朴的民俗[详细]
- 04书法遇上唐钧 佳联成对好诗成章
书法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钧瓷被称为[详细]
- 05禹州即将消失的老街老宅
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老街、老宅,虽然破落陈旧却难掩昔日的[详细]
- 06禹州市豫剧团7人获得县级非物质
近日,禹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下发通知,我团颜永江、杨巧玲[详细]
- 07访禹州市传世炉钧一坊有限公司总
说起钧瓷,大家都会知道其源自于禹州神垕古镇,想到钧瓷入窑[详细]
- 08钧瓷“窑变”之魅与各大博物所收
钧窑是宋、金、元时期北方地区规模庞大的重要窑场之一,其遗[详细]
- 09钧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
6月1日上午,钧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神[详细]
- 01禹州传统文化||最幸福的重逢(散
(作者:侯巧仙) 人生来来往往,季节匆匆忙忙。推窗一望,眼[详细]
- 02先有钧阳宫 后有禹州城
在禹州市南三十五里处有一个村庄叫钧阳宫村。钧阳宫以前是个[详细]
- 03禹州钧瓷艺术树立陶瓷装饰美学新
从第十届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节的第二届CHINA中国中国陶瓷设计艺[详细]
- 04“声动禹州”2020禹州市全民大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详细]
- 05禹州神垕古镇陶瓷官署女陶艺家简
钧瓷女陶艺家在神垕古镇老街陶瓷官署举办钧瓷作品展啦! 展览[详细]
- 06禹州神垕:沉沉庭院深几许 最恋
光阴荏苒,岁月不居。尚未和七月的一汀烟水挥手作别,八月的[详细]
- 07北大教授李伯谦来禹考察夏禹文化
10月26日,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长兼北京大学赛克[详细]
- 08禹州登善湖一家长用弹弓教孩子打
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生命的魅力,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详细]
- 09禹州传统文化 石羊村有你不知道
石羊村位于禹州市朱阁村西五公里处,有两个自然村,东边自然[详细]
- 01禹州画家——首届美术作品在线展
作者:禹州市美术家协会 张德宏/油画《前方的风景》 郑俊峰[详细]
- 02禹州浅井镇张地村藏在深山的千年
文 图:丁进兴 张地,居于云端,白石崖下,五千年白牡丹傲然[详细]
- 03钧窑万彩”钧瓷非遗文化走进上海
11月9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博物馆展厅内高朋满座,嘉宾云集[详细]
- 04毛泽东接见禹县县委书记
文 图:余世诚 禹州的党政军民学,同新中国各地一样,都是在[详细]
- 05禹州市豫剧团7人获得县级非物质
近日,禹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下发通知,我团颜永江、杨巧玲[详细]
- 06禹州市豫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李
李昊莹 1997年出生,2010年毕业于许昌市文化艺术学校,戏曲表演[详细]
- 07禹州宋聘三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啦!
近日 宋聘三塑像揭幕 暨宋聘三故居开放仪式 在浅井镇 宋聘三革[详细]
- 08禹州市当代钧瓷艺术品精彩亮相北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12月5日,备受期待的保利秋季拍[详细]
- 09禹州辛国正大师讲述:钧陶瓷材料
9月26日上午9时,钧瓷文化大讲堂在禹州市神垕古镇钧瓷文化主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