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禹州文化

扒村窑

2023-10-24禹州第一网编辑:xiaowang人气:


扒村窑

“大石调词”瓷枕

宋代

长27.4cm 宽18.5cm 高12.2cm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禹州市自来水厂进行扩建,工人在颍河橡胶坝南侧施工时,发现了一座宋墓,就立即通知文物管理部门。文物部门到达现场后,对这座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遗憾的是墓中仅出土了一件白底黑花的瓷枕。

这个瓷枕,从外形来说,它和其它宋代出现的瓷枕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它有特别之处,常见的瓷枕枕面上绘画的都是一些花鸟,鱼、吉祥语等,而这件瓷枕上书写的是一首完整的词。

这件白底黑花瓷枕,烧制技艺高超,书写大量文字,具有很高文学价值,存世量极少,是扒村窑不可多得一件艺术珍品。

瓷枕上面词的内容是:

风流子·大石调

洛阳西楼秋,踈(疏)林外,翠蔼碧烟浮。想三千丽质,到今何在,凤楼空锁,寒雨深秋。因追念,自古兴与废,怎不遣人愁。繁华巷陌,绮罗台榭,半来禾黍,半是荒丘。

潇索西风里,凭栏久,空恁遣我凝眸。堪叹旧游满目,一梦悠悠。又早是对景伤怀,那更岁华踪迹,荏苒淹留。欲问恨情多少,洛水东流。

这篇词牌名为《风流子》的词,因书写在这件宋代的瓷器上,才使它流传千年至今。词的作者没有留下名字,只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失陷,昔日繁华的街道与巷陌,今天却变成了田地和荒坵。深秋的一天,一位落寞的文人,登上西京洛阳的一座高楼,凭空远眺。在萧瑟的西风里,想起了故人,堪叹往日携手相游之地,仿佛还在昨天。对景伤怀,离恨、痴情,无人倾听,只有城外的洛水静静地向东流去。

扒村窑

延伸阅读

扒村窑
扒村窑

白底黑花瓷是什么瓷?与扒村窑又有什么关系?

禹州作为中国瓷器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制瓷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宋代,禹州虽然以生产钧瓷而闻名于世,但禹州市浅井镇扒村窑生产的白底黑花瓷器作为民窑器皿则更加普及,为润民济世之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扒村窑

扒村窑创烧于唐,盛行于宋,而止元,前后长达600年。是宋金时期磁州窑类型的一个重要分支,以烧制白底黑花瓷器为主,同时也生产三彩、加彩和钧瓷等品种的瓷器。它以富有乡土气息与民间色彩而见称,在宋瓷中别具一格。

扒村窑

扒村窑瓷器以白底黑花为主要特点,以黑彩为墨,以瓷坯为纸,在器物表面施以绘画,或题写诗句,或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人物、动物、植物等。产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盘、碗、枕、罐、盆等,也有人们书写用的水盂、水注等,从玩具、哨子、棋子、圆球、弹丸到卧牛、童子、骑马、小鸡、小狗和从事宗教活动的供人、香炉、烛台,无不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种类繁多,映射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民间生活在艺术中最真实的再现,是宋、金、元时期民俗生活的“活化石”。

扒村窑

现已探明扒村窑遗址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宽约800米,古瓷窑遗址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古瓷窑遗址之一。河南省人民政府于1963年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禹州第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禹州第一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禹州第一网,http://www.yuzhoufirst.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大咖现身!一场国际级电影首映式连线禹州现场!

大咖现身!一场国际级电影首映式连线禹州现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