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禹州文化
大鸿寨的历史文化与中医药情结
八百里伏牛山宛若一条长龙,自秦川向中原沿东下蜿蜒而来,在禹州境内戛然而止,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这句号就是禹州北部的具茨山山脉和西部的箕山山脉,而巧合的是两个山脉系出名门,气势犹在,山脉的最高峰均有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之臣大鸿修筑的山寨,均称之为大鸿寨。
据禹州地方志记载,为了区别两个大鸿寨不被混淆,依据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将箕山山脉中的大鸿寨称之为“大鸿寨”,民间俗称“西大鸿寨”;将具茨山脉中的大鸿寨称之为“北大鸿寨”。因此,在禹州通常把具茨山脉称作太室山脉,箕山山脉称作大鸿寨山脉。

西大鸿寨
西大鸿寨、北大鸿寨均由黄帝之臣大鸿修筑而成,均位于禹州市境内。然而,二者却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前者是大鸿筑寨安民,是大鸿辅助黄帝创立医学,编制历法医术,创造中华原始文明的大鸿寨;后者是筑寨练兵,是大鸿辅助黄帝合并炎帝、平定蚩尤,确立华夏民族的大鸿寨。
具茨山山脉和大鸿寨山山脉西部山势厚实,向东如四级台阶,在颍河两岸将禹州脱离豫东平原。具茨山山脉台阶如带状,由颍河北岸步步登高。大鸿寨山脉台阶如岛状,环环相续,城南东西绵延10数里,兀然耸起的三峰山,不显来龙,不具去脉,成了来往于山区和平原的明显标志。

北大鸿寨
三峰山虽无雄险奇秀的自然风光,但在禹州人心目中依然有着很高的地位。夏启大飨诸侯于钧台在此山,商汤乞雨于桑林亦在这里。在历史长河中,历代名人、学士都在三峰山留下了足迹。
史籍也不乏对此山的记载。故此山有文峰、笔架、三封诸名流传于世。西汉御史大夫晁错,游览三峰山后曾写下赞美楹联:“三峰不墨千秋画,颍河无弦万古琴。”

三峰山
禹州山环水绕,形成荷叶状盆地。平原地带,东阔西窄,构成了禹州深山区不深,浅山区不浅的地貌特征。全市除了范坡镇的孔陈、李庄、潭陈、董庄四个行政村海拔在100米以下外,位于颍河两岸平原,其它均在海拔110米以上。颍河经禹州上下落差近百米。
具茨山山脉、大鸿寨山山脉是以黄帝为首的有熊氏部落以及与黄帝重臣大鸿氏、风后氏等氏族重要活动区域。大鸿在城北的具茨山(浅井镇大鸿寨村)建寨练兵,协助黄帝战蚩尤;又在箕山山脉(鸠山镇大鸿寨)筑寨安民,协助黄帝与岐伯、雷公等一起创立医学,并首创“运气学说”,被誉为“中医堪舆学”。风后氏为黄帝宰相,精通相术,首创风鉴之学,奠定了后世《易经》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历史典籍还是神话传说,都有许多关于黄帝的记载。

在三皇五帝中,他的名声最响,业绩累累。皇帝和炎帝部落合并后,统称为华夏族,成为今天中华民族的前身。黄帝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之后,便教人们伐木筑屋,他发明了舟车,弓箭,还造字制乐、编制历法医术,创造了中华的原始文明。直至今日,人们常用“炎黄子孙”来称呼中国人。
中国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大陆访问,第一站就是黄帝陵,举行祭拜仪式,向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致敬。他在祭文中提到“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孙中山先生曾有一首颂扬黄帝功绩的词,有几句这样写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而禹州作为黄帝的主要活动区域已被史学家所公认,可以自豪地说中华文明最早从禹州开始。
大鸿寨因大鸿筑寨安民而得名,关于大鸿其人,《史记·封禅书》载:“鬼臾区号大鸿,”也就是说大鸿就是鬼臾区。《辞海》释“鬼臾区”载:“传说黄帝时名医,又作鬼臾蓲,鬼容區。善占候,明医道,晓兵法。”也就是说大鸿既是名医,又通兵法。

史书对大鸿的记载较为零散,其人其事亦较为模糊,尤其是大鸿作为武将(晓兵法)的记载更是少之又少,但作为名医的记载颇为详细。唐代王冰注《素问》黄帝问于鬼臾区所答:“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时指出:“鬼臾区(大鸿)十世祖始诵而行之、此太古占候灵文,洎乎伏义之时,已镌诸王版,命曰册文。”由此可知鬼臾区其人,当系神农氏后相传十世之世医。因此,大鸿寨也有着极深的中医药情结。
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十分明确地将禹州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划为有熊氏黄帝部落的活动区域。这些都证明黄帝曾活动于如今的禹州、新密、新郑一带。正因为如此,禹州遗留下许多与黄帝有关的传说和遗迹。黄帝命大鸿筑寨安民的年代无法确定,孙中山先生曾将辛亥革命用黄帝纪年,当时1911年作黄帝4609年,黄帝与大鸿处于同一时代,由此推算,大鸿在禹州西部边陲筑寨可以追溯到距今4700年前。

大鸿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遗迹、传说故事甚多,虽然很多传说故事无法考证,但正像中国现代著名诗人、革命家郭沫若先生所说,传说已是历史的影子。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令每一位炎黄子孙倍感自豪,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优秀的文化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很多,唯独中医药这门学问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步,完整保留下来并传承发展至今。中医药创于何时,《史记·补三皇本纪》载:“神农……尝百草,始有药。”肯定了中医药学始于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且用“尝”的方法创立了这门学科。
《史记》记载的与防病、治病有关的发明还有燧人氏“钻燧出火,教民熟食”,伏羲氏“尝百药而制丸针,以拯夭枉”。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黄帝内经》又将一切创造归于黄帝名下,以黄帝与诸臣问答的方式行文,论文涉及岐伯、鬼臾区(大鸿)、雷公、少俞、少师等古代著名医家。

这是西汉之前实际经验医学的总结,建立了庞大的中医药学的理论系统,宣布了中医药这门学科的正式创立,至今仍被视为中医的理论基石和圭臬。因此,后世将中医药学称为“岐黄之学”,从事中医药业者为“岐黄传人”,黄帝被尊为“医学鼻祖。”

- 凡本网注明"来源:禹州第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禹州第一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禹州第一网,http://www.yuzhoufirst.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01古朴厚拙 端整雅炼 ——记中书协
刘光照,1949年10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入展全国第四[详细]
- 02访禹州市传世炉钧一坊有限公司总
说起钧瓷,大家都会知道其源自于禹州神垕古镇,想到钧瓷入窑[详细]
- 03钧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
6月1日上午,钧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神[详细]
- 04云展览 | “乡愁禹州”优秀文旅摄
为丰富新春佳节全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群众艺术创作[详细]
- 05禹州市豫剧团7人获得县级非物质
近日,禹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下发通知,我团颜永江、杨巧玲[详细]
- 06钧瓷“窑变”之魅与各大博物所收
钧窑是宋、金、元时期北方地区规模庞大的重要窑场之一,其遗[详细]
- 07禹州即将消失的老街老宅
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老街、老宅,虽然破落陈旧却难掩昔日的[详细]
- 08书法遇上唐钧 佳联成对好诗成章
书法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钧瓷被称为[详细]
- 0920年前禹州人是怎样割麦打麦的?
《山乡麦收季》作品展示 照片说明: 古老的村落、古朴的民俗[详细]
- 01禹州神垕古镇陶瓷官署女陶艺家简
钧瓷女陶艺家在神垕古镇老街陶瓷官署举办钧瓷作品展啦! 展览[详细]
- 02禹州登善湖一家长用弹弓教孩子打
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生命的魅力,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详细]
- 03禹州钧瓷艺术树立陶瓷装饰美学新
从第十届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节的第二届CHINA中国中国陶瓷设计艺[详细]
- 04北大教授李伯谦来禹考察夏禹文化
10月26日,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长兼北京大学赛克[详细]
- 05“声动禹州”2020禹州市全民大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详细]
- 06禹州传统文化||最幸福的重逢(散
(作者:侯巧仙) 人生来来往往,季节匆匆忙忙。推窗一望,眼[详细]
- 07禹州传统文化 石羊村有你不知道
石羊村位于禹州市朱阁村西五公里处,有两个自然村,东边自然[详细]
- 08先有钧阳宫 后有禹州城
在禹州市南三十五里处有一个村庄叫钧阳宫村。钧阳宫以前是个[详细]
- 09禹州神垕:沉沉庭院深几许 最恋
光阴荏苒,岁月不居。尚未和七月的一汀烟水挥手作别,八月的[详细]
- 01钧窑万彩”钧瓷非遗文化走进上海
11月9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博物馆展厅内高朋满座,嘉宾云集[详细]
- 02禹州画家——首届美术作品在线展
作者:禹州市美术家协会 张德宏/油画《前方的风景》 郑俊峰[详细]
- 03禹州市当代钧瓷艺术品精彩亮相北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12月5日,备受期待的保利秋季拍[详细]
- 04禹州辛国正大师讲述:钧陶瓷材料
9月26日上午9时,钧瓷文化大讲堂在禹州市神垕古镇钧瓷文化主题[详细]
- 05禹州市豫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李
李昊莹 1997年出生,2010年毕业于许昌市文化艺术学校,戏曲表演[详细]
- 06毛泽东接见禹县县委书记
文 图:余世诚 禹州的党政军民学,同新中国各地一样,都是在[详细]
- 07禹州市豫剧团7人获得县级非物质
近日,禹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下发通知,我团颜永江、杨巧玲[详细]
- 08禹州宋聘三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啦!
近日 宋聘三塑像揭幕 暨宋聘三故居开放仪式 在浅井镇 宋聘三革[详细]
- 09禹州浅井镇张地村藏在深山的千年
文 图:丁进兴 张地,居于云端,白石崖下,五千年白牡丹傲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