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禹州文化

禹州传统文化你所不知道的“压桥”和杨桥(故事林)

2020-05-07禹州第一网编辑:xiaowang人气:


禹州传统文化你所不知道的“压桥”和杨桥(故事林)

(作者:张国建)

杨桥位于禹州市朱阁镇的杨桥村,该村归属詹庄行政村。这处文化遗迹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现已经列入许昌市文化遗迹。

杨桥是笔者小时候进城看戏、观花灯,以及上学常走的地方。那时候都是步行,每次经过杨桥时都要小憩一会儿,望望桥下水,向桥北河水里投一投石头、打一打水漂,听一听水响,看一看谁打的水漂多、飞的远。我在朱阁上高中时,本班同学张学军就是这个村人。我本家一个姐姐也是嫁到了杨桥村。因此,我对杨桥这个桥印象特别深。

关于杨桥的来历,有这么一个神奇的传说。

北宋年间,这里是从县城通往登封和洛阳的官道。那个时候,杨家经常押运粮草从这里经过。雨水季节,来自于具茨山的洪流不断冲毁这里的道路,形成深沟,阻碍了牛马车的通行。为保障杨家粮草的顺利运行,而修建了这座石拱桥,因为是杨家人所修,就被称为“杨桥”。不知《禹县志》上是否有记载,但在民间广为流传。

关于“杨桥”名称的来历,小时候笔者还听到另一个版本:杨家人两辈子建成的桥。

禹州传统文化你所不知道的“压桥”和杨桥(故事林)

(杨桥所用石材都来自具茨山)

数百年前,这里居住了一户姓杨的人家。雨水季节,来自具茨山的洪水常常冲垮这条道路,不但马车难以通行,杨家人走路也很困难。于是,杨家主人决定建桥。大石头、青石条都来自北边数公里外的具茨山。一块一块地采、一车一车地拉、一石一石地垒、大青石一条一条地铺。桥即将建成时,杨家主人意外离世,家人悲痛欲绝,建桥的事也被搁置……

十八年后,从东乡不知什么地方来了一个小伙,要见杨家女主人,说他就是十八前意外过世的杨家之主人。由于生前常常做善事,小鬼行方便,过奈河桥时,未让他喝“忘川河”里水煮的孟婆汤。因筑桥之心不死,今来圆建桥心愿。他向女主人说了他以前的姓名、家人情况、他是怎么离世的等。此时,女主人已满脸泪水,但还是半信半疑,又问了几个问题,小伙也一一进行了回答。女主人已压抑不住内心的震惊和喜悦,又问了一个只有夫妻俩人知道的事,小伙也如实回答。小伙子还说出家屋顶顶梁上藏的地契和银票。女主人确信眼前的小伙就是当年的当家人,激动地抱着小伙“痛哭”起来……

“再生人”,今天科学上还难以考究,但这种特异的现象,在网络普及的时代,我们又听说了不少。科学不知什么时候能够有个准确的解释。企盼。

“杨桥”这个传说,当初我是不信,现在也是半信半疑。

现在我们看到的杨桥,长约十丈,高三丈有余,宽可并排过三辆大马车。八九十年代,载重数十吨的大卡车天天不断从此经过。如今历经数百年不垮,还是牢固如初,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古人建筑技术的过硬和建筑设计的高超。

人们书面语言称这座桥为“杨桥”,而我们当地口头上常常把“杨”叫“压”,这就是杨桥和“压桥”得到来历。

禹州传统文化你所不知道的“压桥”和杨桥(故事林)

(朱阁镇杨桥村的杨桥)

禹州传统文化你所不知道的“压桥”和杨桥(故事林)
(来源:禹州传统文化)

  • 凡本网注明"来源:禹州第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禹州第一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禹州第一网,http://www.yuzhoufirst.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大咖现身!一场国际级电影首映式连线禹州现场!

大咖现身!一场国际级电影首映式连线禹州现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