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禹州文化
一种禹州道地中药材濒临绝迹,两兄弟历时七年抢救成功!
禹州道地药材的广泛种植和传统的遵古炮制技艺承载着禹州厚重的药都文化,吸纳天地精华的禹州道地药材守护人民健康,维持生态平衡,遵循自然循环。

多年来
由于认识不足和无序采挖
许多中药资源濒危
直接威胁着中医药发展的良好基础
潜在的生态平衡
不可逆转地遭到破坏
禹漏芦就是其中一种
濒临绝迹的中草药

漏芦,为菊科植物,禹州漏芦(Echinps latifolius Tausch.)或祁州漏卢(Rhaponticum uni-florum(L.) DC.)的根。春秋季采挖、晒干,切厚片,生,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
禹漏芦和祁漏芦在《中国药典》因功效不同已经分开列述。祁漏芦偏于舒筋活络,禹漏芦偏于消痈排脓。

禹漏芦,也叫蓝刺头,是禹州道地药材之一。《本经逢原》记载:“禹州漏芦,治热毒恶疮,下乳汁,以其能利窍也,为消毒排脓杀虫要药。盖咸能软坚,寒能解毒,故服之必大便作泻,使邪从下而出也。”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禹漏芦有抗肿瘤、抗细胞毒、抗炎、保肝、治疗糖尿病等功效,为药用植物蓝刺头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禹漏芦是大自然的馈赠
却一年年地难觅踪迹
有一对禹州的兄弟俩察觉后
为了抢救禹漏芦这种濒危植物
竟付出了长达七年的艰辛

终于在禹州具茨山系试种成功
从而维系了最朴素的生态平衡
也保住了禹漏芦这种
独具禹州特色的道地药材
那么
他们在这抢救禹漏芦的七年里
究竟经历了多少
艰难与困苦呢?
一起跟随小编来看看
抢救禹漏芦“背后的故事”
天命之年的吴钢出生于禹州市鸠山镇范门村,哥哥吴金超比吴钢大七岁,因家里一贫如洗,兄弟俩过早地就体味了生活的艰辛,五六岁,吴钢就跟着哥哥吴金超翻山越岭采挖中草药。
范家门附近的天王山、大龙山和大鸿寨同属具茨山系,是天然的草药基地,只要肯下力,山上就有挖不完的药材。
但人穷志不短,靠着挖草药挣来的钱,哥哥吴金超愣是读到了高中毕业。名落孙山后就进了煤矿,踏实肯干,头脑灵活,从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矿长。
煤矿关停后,吴金超因对中草药有着特殊的感情,就走上了绿色生态之路。他承包土地,培植了大面积的禹州道地中草药,将禹州药材传统的种植模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积累了丰富的中草药种植经验。
而弟弟吴钢初中毕业后养起了蝎子(禹全虫),多年后成了禹州远近闻名的“蝎子王”,在禹州市中华药城扎下了根,经营中药材。

童年的采药经历加上长期的中草药采购经营,吴钢发现,自2000年后,收购到的禹漏芦一年比一年减少,从每年收购3吨左右降至每年勉强才能收购1吨。到了2006年后,每年只有六七百斤的量,吴钢意识到,照这样发展下去,禹漏芦这种道地药材将会枯竭,如果不能尽快开展人工培育,禹漏芦将只能在中国药典中成为文字和图片记忆。
2011年深秋,吴钢跑遍具茨山系的禹州、新郑、新密和汝州等地,勉强收购了300斤禹漏芦,禹漏芦的濒临绝迹让吴钢心急如焚。同时,哥哥吴金超也意识到禹漏芦越来越难找,如果不尽快地进行抢救性人工种植,禹漏芦将会在我们这个时代画上句号,禹字头的中草药绝不能缺了禹漏芦。哥俩交换意见后达成共识:必须尽快抢救禹漏芦!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一定保住禹漏芦这个道地药材品种。
2012年的春天如期而至,吴金超和吴钢兄弟俩腾出半亩耕地耙好,跑遍附近山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到了许多根须完好的野生禹漏芦栽种下去,然而,失望比希望还大,整棵移栽并没有成功。那换个思路,换个季节,用种子播种如何呢?

弟兄俩翻过一座座大山,风吹日晒,不辞劳苦,仔细搜寻禹漏芦的影子。禹漏芦的花分雄花和雌花,只有雌花结籽,因为山区干旱,好多种子都是秕的。一个月下来,弟兄俩辛辛苦苦采集到20公斤的种子。九月末,他们起早贪黑,才播种了一亩地的禹漏芦。
鸠山空气好,山清水秀,鸟儿特别多。也许禹漏芦的味道特别可口,鸟儿们趋之若鹜,村里的鸡也来凑热闹,赶不走,轰不尽,青青的禹漏芦苗还没扎好根就遭此大劫,甚至被连根拔起。很快,禹漏芦就偃旗息鼓了。加上寒潮来袭,气温下降,禹漏芦幼苗扛不住冷,死了一大半。下雪了,紧跟着上冻,一亩地的禹漏芦竟全军覆没······

从春到冬
一年的辛劳打了水漂
抢救禹漏芦的方式
竟被大自然全盘否定
兄弟俩对禹漏芦
投入的情感和希望化为灰烬
家人的埋怨和经济损失
加上一年付出的精力和心血
让弟兄俩夜不能寐
他们的情绪十分低落
然而
抢救禹漏芦的决心
并未有丝毫削减
收拾好情绪,弟兄俩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经过认真讨论分析,哥俩一致认为他们并没有充分了解禹漏芦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特点,想当然地用常规的种植方法把禹漏芦这种驯化难度很大的药材品种从野生变家种,当然不会成功。

从此,吴金超和吴钢兄弟俩时不时地进山实地考察野生禹漏芦的生物习性和生长环境。
吴家兄弟跋涉在大山深处,有时为了找到一株多年生长的禹漏芦,常常要磨破鞋底,搜寻很远的山路。

为了摸清禹漏芦生态群落的习性特征,他认真调查了与禹漏芦共生的多种植物,找寻支撑它们生存的自然法则。经过无数次的观察、分析、对比和思索,吴金超认为:禹漏芦作为多年生野生植物,有它自已的特定的生长发育环境,要想人工栽培成功,必须营造人工生态群落体系,使之符合禹漏芦在野生条件下的生态环境,才能培育成功。
哥俩遍访药农,请教专家,集思广益,绞尽脑汁地寻求最佳的科学种植方案。

2013年立冬,哥俩把又一次辛苦收集的种子播种下去,整个冬天地里都好好的,吴金超心里暗暗欢喜。
转眼到了2014年四月中旬,严重的春旱使刚发芽不久的禹漏芦生了蚜虫,整株整株地死去。哥俩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没有经验,不敢打农药,人工驱虫能力有限,只能心疼地看着禹漏芦被蚜虫一点点蚕食。虫害过后,只有六分之一的禹漏芦顽强地成了幸存者。

就这样反复地实验种植,禹漏芦在2015年终于开花结果,满打满算,共收了八十斤种子——这可是两年的收成啊。

有了种子的收成,兄弟俩在2016年春天开始试种出苗,虽然出芽率不高,但兄弟俩备受鼓舞。禹漏芦的叶子与西瓜叶相似度很高,还有许多村民笑着打趣,说吴金超这个药材种植专业户改行种西瓜了。
浇水,施农家肥,人工除草,按照纯自然的模式科学管理,吴金超哥俩乐此不疲。夏天,禹漏芦长到了半人高,羽状的叶片随风起伏掀起绿色的波浪。
为了提升禹漏芦的药性和品质,吴家兄弟决定让禹漏芦按照自己原有的生长周期和自然规律,必须到第二年采收,绝不拔苗助长。

他们击掌为盟:2020年之前,绝不能采收禹漏芦的根,只采摘种子,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总结种植经验,驯化禹漏芦,使之在人工可控环境下良好生长,成为禹州道地药材人工培育的又一成功品种,为禹漏芦的成功普及打下坚实的种植基础。
花开花谢又一年。2017年8月,禹漏芦开花了,一个个蓝紫色花骨朵组合成巨大的花毯,美得耀眼。到了10月,禹漏芦的种子成熟了。吴金超顺手捻了一把,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一粒粒种子饱满均匀。付出终有收获,等待不负人心。这一年,他们收获了700斤优良种子,把禹漏芦试验田扩大到了20亩。

为了检测人工种植的禹漏芦药性,兄弟俩怀着忐忑的心情决定刨出一部分禹漏芦的根,这一次刨出根部的丰盈肥硕,让他们内心狂喜。经有关部门化验,这些禹漏芦与野生禹漏芦药性含量不分伯仲,完全符合中华药典含量标准。
2018年的春天,吴金超丝毫不敢怠慢,时刻关注着禹漏芦的生长情形。由于种植技术渐渐成熟,其发芽成活率从野生状态下的几千分之一,提高到人工条件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出芽率高,株间距科学合理,管理完全体现绿色自然的纯天然模式,从而保证了禹漏芦的野性和药性,为大面积栽培禹漏芦提供了科学依据。

20多亩禹漏芦出苗整齐,长势喜人。管理科学,水肥充足,禹漏芦一天天长高,到了秋天,一米高的禹漏芦漫山遍野,犹如一望无际的绿色汪洋,来自市区和外地的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

沟塍落花尽,耒耜度云回。谁道耦耕倦,仍兼胜赏催。禹漏芦集体绽放,巨大的球形蓝紫色花毯在山间连绵起伏,美得不可方物。美女们穿行其中,摄影师用自己的影像语言讲述着禹漏芦的壮观烂漫。更可喜的是,禹漏芦渐渐适应种植环境,顺利越冬。
2019年秋天,收获的季节终于来到,14000斤种子大丰收!吴家兄弟欣喜若狂,立冬时节,一下子扩种了四百多亩禹漏芦,星火燎原,禹漏芦蔚然成风!
种药无闲月,科学管理加上纯自然生长,有机肥加上人工除草,禹漏芦长势良好,四百多亩禹漏芦收获后对缓解药用紧缺情况意义重大。禹漏芦野生变家种的成功尝试在药材栽培领域取得极大成功,对野生药材的人工培育有着科学的示范作用。

省农科院的专家对吴金超和吴钢兄弟赞不绝口。河南中医药大学也抛来了橄榄枝,与吴家兄弟签订了合作协议。
吴金超和吴钢兄弟俩成功抢救了禹漏芦这个濒危药材品种,一种成就感缓缓蔓延,一眼望不到边的禹漏芦,抚慰着兄弟俩所有的艰辛付出。
据哥俩保守估计,每亩禹漏芦纯收入可达九千元左右,将近五百亩禹漏芦的收入至少可达四百万元。如果能够推广种植,无疑为禹州西部山区的药农开辟了一条广阔的致富道路。2020年的秋天必将收获满满!吴金超和吴钢信心百倍。
七年时间,他们不仅与禹漏芦朝夕相伴,还历尽千辛万苦培育了十多种禹州道地中草药,纯自然科学管理,大面积播种,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和绿色生态模式,夯实中药发展基础,成为禹州道地药材种植的大本营。吴金超和吴钢兄弟俩对禹州道地药材的情感、认知和付出,抢救濒临绝迹的禹漏芦,百折不挠、不计得失、积极探索的精神使人敬佩!

但吴家哥俩却并不满足现状,他们决定与村民共同致富,计划引领附近村民广泛种植,把禹漏芦面积扩大到千亩以上,使禹漏芦这个道地药材永久地生长在禹州这片热土上,开出绚烂的花海,成为禹州药都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充分发挥禹漏芦在药用领域之外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下一篇:禹州传统文化龙池白龙庙(故事林)
- 凡本网注明"来源:禹州第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禹州第一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禹州第一网,http://www.yuzhoufirst.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01书法遇上唐钧 佳联成对好诗成章
书法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钧瓷被称为[详细]
- 02钧瓷“窑变”之魅与各大博物所收
钧窑是宋、金、元时期北方地区规模庞大的重要窑场之一,其遗[详细]
- 03禹州即将消失的老街老宅
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老街、老宅,虽然破落陈旧却难掩昔日的[详细]
- 04禹州市豫剧团7人获得县级非物质
近日,禹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下发通知,我团颜永江、杨巧玲[详细]
- 05云展览 | “乡愁禹州”优秀文旅摄
为丰富新春佳节全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群众艺术创作[详细]
- 06钧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
6月1日上午,钧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神[详细]
- 0720年前禹州人是怎样割麦打麦的?
《山乡麦收季》作品展示 照片说明: 古老的村落、古朴的民俗[详细]
- 08古朴厚拙 端整雅炼 ——记中书协
刘光照,1949年10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入展全国第四[详细]
- 09访禹州市传世炉钧一坊有限公司总
说起钧瓷,大家都会知道其源自于禹州神垕古镇,想到钧瓷入窑[详细]
- 01禹州登善湖一家长用弹弓教孩子打
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生命的魅力,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详细]
- 02“声动禹州”2020禹州市全民大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详细]
- 03禹州神垕古镇陶瓷官署女陶艺家简
钧瓷女陶艺家在神垕古镇老街陶瓷官署举办钧瓷作品展啦! 展览[详细]
- 04先有钧阳宫 后有禹州城
在禹州市南三十五里处有一个村庄叫钧阳宫村。钧阳宫以前是个[详细]
- 05禹州神垕:沉沉庭院深几许 最恋
光阴荏苒,岁月不居。尚未和七月的一汀烟水挥手作别,八月的[详细]
- 06禹州传统文化 石羊村有你不知道
石羊村位于禹州市朱阁村西五公里处,有两个自然村,东边自然[详细]
- 07北大教授李伯谦来禹考察夏禹文化
10月26日,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长兼北京大学赛克[详细]
- 08禹州传统文化||最幸福的重逢(散
(作者:侯巧仙) 人生来来往往,季节匆匆忙忙。推窗一望,眼[详细]
- 09禹州钧瓷艺术树立陶瓷装饰美学新
从第十届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节的第二届CHINA中国中国陶瓷设计艺[详细]
- 01禹州辛国正大师讲述:钧陶瓷材料
9月26日上午9时,钧瓷文化大讲堂在禹州市神垕古镇钧瓷文化主题[详细]
- 02禹州市豫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李
李昊莹 1997年出生,2010年毕业于许昌市文化艺术学校,戏曲表演[详细]
- 03禹州宋聘三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啦!
近日 宋聘三塑像揭幕 暨宋聘三故居开放仪式 在浅井镇 宋聘三革[详细]
- 04禹州市豫剧团7人获得县级非物质
近日,禹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下发通知,我团颜永江、杨巧玲[详细]
- 05毛泽东接见禹县县委书记
文 图:余世诚 禹州的党政军民学,同新中国各地一样,都是在[详细]
- 06钧窑万彩”钧瓷非遗文化走进上海
11月9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博物馆展厅内高朋满座,嘉宾云集[详细]
- 07禹州画家——首届美术作品在线展
作者:禹州市美术家协会 张德宏/油画《前方的风景》 郑俊峰[详细]
- 08禹州浅井镇张地村藏在深山的千年
文 图:丁进兴 张地,居于云端,白石崖下,五千年白牡丹傲然[详细]
- 09禹州市当代钧瓷艺术品精彩亮相北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12月5日,备受期待的保利秋季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