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禹州文化
寄情六百年,见证新变化,一棵让禹州这个村骄傲的大槐树

岗头李村
地处郭连镇政府西南2公里处
走进岗头李村
蜿蜒的路面从村头通向村尾
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那棵
见证了岗头李村
百年的历史与沧桑的古槐
岁月在它虬曲苍劲的枝干上
缠满了皱纹
村民李木顺告诉记者 :“咱们岗头李村的由来啊,首先得介绍小张庄,岗头李的前身其实就是小张庄,当时疫情和自然灾害很严重,导致小张庄人越来越少。明朝建立后,岗头李人从山西洪洞(tong)县迁徙到了这里,就起了这个名字,这就是岗头李村的来历。”
历史追溯到元朝末年,除兵乱之外,水、旱蝗、疫也接连不断,百姓非亡即逃,使中原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
明朝建立后,各地官吏纷纷向明政府汇报各地的荒凉情形。于是朱元璋决定移民屯田,下令地狭民稠的山西许其民分丁于北平、山东、河南旷土耕种。

于是浩浩荡荡的洪洞移民大潮正式开始,前后有多达十八次大型移民,历经50余年。《洪洞县志》记载,洪洞总人口仅是九万多人,但移民家谱都记载来自洪洞,然而这些移民却并不都来自于洪洞县。

因洪洞县为当时明朝政府默认的移民集散地,明政府在这里跟民众分发统一的证件及物资,很多山西的移民都是聚集在洪洞县以后,统一出发再走向全国各地的。所以,这些移民有些是从洪洞这里迁出的,多数是来自其他地区,是被集中到大槐树下再出发的。
但当时,老百姓大多不识字,大家就将大槐树记了下来,等到子孙后代修家谱时,口口相传的大槐树就成了老家所在地。

(资料图 山西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下的移民,当初直接迁入地是豫、鲁、冀、京、皖、苏、鄂、陕、甘、宁、晋等省市。然而数百年间,峰回路转,这些地方的移民后裔,又辗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东北、港台等地。解放前的“下南洋”,改革开放以来的出国留学、探亲、定居,大槐树的后人已经是遍布神州大地、天涯海角。
对于洪洞移民还有两个有意思的传说:
一个就是说洪洞移民的后代都会在脚上小趾处刻上两道竖纹,提醒后代不要忘记自己来自于哪里,因此还形成了一个谚语:谁是古槐迁来人,抱履小趾验甲形。
另一个说法是当时很多移民不愿意到外地,害怕他们逃脱的明军将他们的双手绑起来,于是这些移民在方便的时候都会说“解手”,这个方言也是洪洞后代的象征。
你的祖先是不是从山西洪洞老槐树下移民过来的呢?快看看有没有上面两种特征。
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当时迁徙而来的岗头李村人大多在门口或院子里种植槐树,以表达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
历经600多年的时代变迁,当年栽植的那些槐树,已渐渐随着岁月的长河不复存在了,如今的这棵古槐作为当年栽植的第二代,一直枝繁叶茂,在岗头李人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成为该村祖祖辈辈敬仰的对象。

悠悠槐香飘扬于琅城岗下,门前的土路,如今都变成了水泥路,从家门口到市区仅需15分钟。村民们称之为“幸福大道”。岗头李村村民的幸福程度日渐提升。

岗头李村党支部书记李书宏说:“我村的经济比较薄弱,但是两委干部对环境治理非常重视,今年五月份上级给俺解决了不到70万块钱,但是俺们修路需要100多万,在无奈的情况下,利用我村的在外经商人员,成功人士给俺捐款了30多万元,现在俺的排前路已经完成任务了。”

为进一步改善村内环境卫生,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岗头李村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结合“扶贫活动日”,义务到贫困户家中开展义务为贫困户打扫卫生活动。

志愿活动的开展,不仅改善了贫困户环境卫生,还帮助他们树立了生活信心。队员们也在志愿活动中收获了快乐。

服务队队员刘红利告诉记者:“每周二都是我们帮扶贫困户的日期,屋里屋外,厨房、厕所都会给他们打扫干净,使他们满意。我们在帮扶的过程中也感到非常高兴。”

如今的岗头李村,民风淳朴、和谐稳定,人人积极向上。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提升,基础设施也有了显著的改善。村内娱乐有平台,村民有事找组织,真正为民办实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岗头李村两委班子,赢得了村民热切的拥护。


- 凡本网注明"来源:禹州第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禹州第一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禹州第一网,http://www.yuzhoufirst.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01禹州市豫剧团7人获得县级非物质
近日,禹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下发通知,我团颜永江、杨巧玲[详细]
- 02访禹州市传世炉钧一坊有限公司总
说起钧瓷,大家都会知道其源自于禹州神垕古镇,想到钧瓷入窑[详细]
- 03禹州即将消失的老街老宅
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老街、老宅,虽然破落陈旧却难掩昔日的[详细]
- 04钧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
6月1日上午,钧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神[详细]
- 05书法遇上唐钧 佳联成对好诗成章
书法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钧瓷被称为[详细]
- 06云展览 | “乡愁禹州”优秀文旅摄
为丰富新春佳节全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群众艺术创作[详细]
- 07古朴厚拙 端整雅炼 ——记中书协
刘光照,1949年10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入展全国第四[详细]
- 0820年前禹州人是怎样割麦打麦的?
《山乡麦收季》作品展示 照片说明: 古老的村落、古朴的民俗[详细]
- 09钧瓷“窑变”之魅与各大博物所收
钧窑是宋、金、元时期北方地区规模庞大的重要窑场之一,其遗[详细]
- 01禹州登善湖一家长用弹弓教孩子打
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生命的魅力,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详细]
- 02北大教授李伯谦来禹考察夏禹文化
10月26日,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长兼北京大学赛克[详细]
- 03禹州传统文化 石羊村有你不知道
石羊村位于禹州市朱阁村西五公里处,有两个自然村,东边自然[详细]
- 04“声动禹州”2020禹州市全民大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详细]
- 05禹州神垕:沉沉庭院深几许 最恋
光阴荏苒,岁月不居。尚未和七月的一汀烟水挥手作别,八月的[详细]
- 06先有钧阳宫 后有禹州城
在禹州市南三十五里处有一个村庄叫钧阳宫村。钧阳宫以前是个[详细]
- 07禹州传统文化||最幸福的重逢(散
(作者:侯巧仙) 人生来来往往,季节匆匆忙忙。推窗一望,眼[详细]
- 08禹州钧瓷艺术树立陶瓷装饰美学新
从第十届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节的第二届CHINA中国中国陶瓷设计艺[详细]
- 09禹州神垕古镇陶瓷官署女陶艺家简
钧瓷女陶艺家在神垕古镇老街陶瓷官署举办钧瓷作品展啦! 展览[详细]
- 01禹州辛国正大师讲述:钧陶瓷材料
9月26日上午9时,钧瓷文化大讲堂在禹州市神垕古镇钧瓷文化主题[详细]
- 02禹州浅井镇张地村藏在深山的千年
文 图:丁进兴 张地,居于云端,白石崖下,五千年白牡丹傲然[详细]
- 03禹州市当代钧瓷艺术品精彩亮相北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12月5日,备受期待的保利秋季拍[详细]
- 04毛泽东接见禹县县委书记
文 图:余世诚 禹州的党政军民学,同新中国各地一样,都是在[详细]
- 05禹州画家——首届美术作品在线展
作者:禹州市美术家协会 张德宏/油画《前方的风景》 郑俊峰[详细]
- 06禹州市豫剧团7人获得县级非物质
近日,禹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下发通知,我团颜永江、杨巧玲[详细]
- 07钧窑万彩”钧瓷非遗文化走进上海
11月9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博物馆展厅内高朋满座,嘉宾云集[详细]
- 08禹州市豫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李
李昊莹 1997年出生,2010年毕业于许昌市文化艺术学校,戏曲表演[详细]
- 09禹州宋聘三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啦!
近日 宋聘三塑像揭幕 暨宋聘三故居开放仪式 在浅井镇 宋聘三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