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禹州文化

禹州扒村藏金楼

2021-01-19禹州第一网编辑:xiaowang人气:


禹州扒村藏金楼

 

文:宋文彬、席朝辉丨图:网络

分别发源于具茨山大鸿寨、风后顶二峰的两条河流在乔龙山东麓汇成一川,向西南稍稍一折,流经一个村子,绕过棋盘山,向南注入颖水。这个村子便是扒村,古称“神前镇”,扒村瓷窑遗址就位于扒村东侧。北起乔龙山下,南至棋盘山脚,沿河两岸数百米内均有古瓷窑的遗渣,这些遗渣,有的深十数米,有的高数丈。就在水塔南20米处,1980年以前还有一座长40余米,高10余米,宽三十余米的渣山。每年春夏之间渣山上一片翠绿,深秋时节红绿相映,煞是壮观。

禹州扒村藏金楼

就在这座渣山的南头,坐北朝南耸立着一幢古朴的楼房,相传为古代的藏金楼。它背靠青山,前有清澈的小河,依山傍水,如诗如画。藏金楼高10米有余,建在2米高的台阶上,一楼高约4米,二楼高约5米。从外观看,一楼无窗,只有两扇1尺来宽的铁皮门,四周墙壁均为石块所砌,白灰和细沙勾缝。四角角石方正,中间为不规则石块砌成,但层缝明显,二楼为大块青砖砌墙,每块砖10斤有余,四周有六个窗户,各窗大小不ー,据功用而设。每窗各有两扇木门。二楼屋脊两头各有一兽,为龙头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龙须还是栩栩如生,可惜六十年代末期连同屋脊上的九个小兽一起被当作“四旧”破掉了。两山房脊下面各有一古钱币花形,后山房檐角处各有一太极图案,前山角各有一花形,似古钱,似莲花。虽经数百年风雨,房上蓝瓦无一块松动。

拾级而上,来到一楼,量一下墙厚足足1米。门头上主为圆拱形,正面有三个图案,右边为“禄”,左边为“寿”,中间一朵莲花,“禄”“寿”相连“岂不为福乎?”正合古人“福禄寿”三星及第之意。一楼拱圈奇特,为十字结构的元宝形拱图,人在屋中,好像身居一个诺大的空心元宝中,惬意极了。这一结构与屋脊处的古钱币图案一起,正象征着此楼的用途非同一般,而多处出现的莲花图案可能暗示楼主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准则吧!

禹州扒村藏金楼

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了安全起见,屋门用厚铁皮包裹,这恰又说明了古代扒村冶铁业的繁荣。门后两侧各有一穿条眼,平时用门闩,夜晚穿条加固,就是时迁再世也休想打此楼的主意。一楼到二楼的入口处有小门,从下边可上锁,在上边能用大石条压盖。二楼地面为砂砾,白灰混凝结构,屋顶为二梁起架的房屋结构。

东山临路,窗户特别小,从外观看,是外方内圆,从里面向外看内方外圆,直径1尺多,设计师可能大胆创新,将外圆内方的古钱币大胆创出表意,既向过往客人炫耀楼的用途,又丝毫不露锋芒。前墙开三个窗,中间大,约1米高,0.8米宽,两边两个略窄一点,这样二楼敞亮,西山与岗楼相连,故开高1.5米的窗户,以窗代门,两楼畅通。朝北也有一窗,便于观光望。大小与前墙两边的窗户一样。

该楼的建造年代,从楼房上不能找到文字记载,这可能是楼主人不愿意留芳百代之缘故吧!藏金楼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民间“口碑”却传得栩栩如生,传说该楼的主人原为明朝皇后马大脚的胞弟马军涛。马娘娘自幼父母双亡,留下姐弟二人相依为命。马大脚追随朱元璋打天下,将不满7岁的弟弟马军涛寄养在一个好心的瓷匠家里。江山坐定,天下太平,眼看民富国强,马皇后倍思亲人,才有马娘娘瓷都寻亲的奇遇。当即马娘娘要带弟弟进京受封,国舅爷却执意要留下来为民干实事。马娘娘无奈,只得留下银两,留下嘱托,姐弟俩依依惜别,泪酒老君殿。

(来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 凡本网注明"来源:禹州第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禹州第一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禹州第一网,http://www.yuzhoufirst.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大咖现身!一场国际级电影首映式连线禹州现场!

大咖现身!一场国际级电影首映式连线禹州现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