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禹州文化
禹州一百多岁的“老炮楼”见证岁月沧桑,昔日小村华丽蜕变展新颜
一步见花
十步见景
初夏时节的朱阁镇郑湾村
风光正好
在全市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
郑湾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
团结协作
整治环境
村内面貌大为改观
初夏时节,记者在朱阁镇郑湾村看到,28处荒芜宅基地已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的花园果园,一派崭新的田园风光,村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有村民说,以前这宅基地一直都荒着,现在经过朱书记带头改造和整修,看着心里也舒畅,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乱七八糟的了。
在荒芜宅基地整治过程中,郑湾村注重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通过推进“一宅变四园”“多宅变一园”,实施果树进村等举措,全面改善了村内人居环境。

郑湾村党支部书记朱保国说:“我们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土地虽然宽却没有水,经济发展上不去。通过这次市里召开荒芜宅基地整理会议,为了打造美丽乡村,我村两委精心的研究和策划,我带头筹资两万块钱,由两委各筹资一万块钱,一共筹资了6万块钱,计划要先把荒芜宅基地这方面整理好,现在已经整修荒芜宅基地28处,计划在麦前整修35处。下一步要进行村里的环境美化和亮化,要更加努力把环境治理的更好。”
郑湾村如今的村貌
越来越美
最值得一观的还有
两座建于十九世纪中叶
并保存基本完好的老建筑
一个位于村民院子中央
有三层楼高
一个坐落在村里一处小庙旁
有两层楼高
当地人称之为“老炮楼”

炮楼下方设有入口
上面四周分布着瞭望窗和射击孔
历经硝烟和风雨的洗礼
至今仍坚固无比
注视着郑湾村的变迁

历经百年沧桑的“老炮楼”
到底发生过什么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讲一讲
“老炮楼”的前尘往事
清朝末年,中原灾荒不断,土匪横行。禹州西北部山高林密,刀客猖獗,他们往往成群结队,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常常在夜间出没,令人防不胜防。许多村庄筑寨自卫。有的村庄在村前村后修筑炮楼,首尾相顾。炮楼四周有瞭望口,村民轮流值班,一旦发现土匪,即敲起铜锣或吹响牛角号,村民旋即燃起火把,拿起农具、棍棒、大刀、火铳等奋起抵抗。有的村庄甚至配备的还有佛郎机(一种土炮)。毕竟,邪不压正,加上村民人口众多,土匪往往不战而逃。炮楼,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较好地发挥了打击和震慑土匪的作用。

1850年,咸丰皇帝即位。大清朝正逢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咸丰执政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即在金田起义。咸丰三年,洪秀全攻克南京建都,改称天京,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内外交困中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命运风雨飘摇。民不聊生,匪患严重,位于朱阁镇的郑湾村也未能幸免。
禹州西部的鸠山、文殊,甚至汝州一带的土匪经常去长葛新郑一带抢劫,来回必经郑湾村。土匪抢钱抢粮或绑票后扬长而去,留下郑氏家族哭天抢地。面对生灵涂炭,在郑家长房郑西枢的提议下,联合九家比较富裕的家庭,在村东头建造了一丈见方,三丈多高的三层红石炮楼,宏伟坚固。
由于是九家共同出资建造,这座炮楼被乡亲们亲切地叫做郑九成。不久,郑家二房在村西头也建起了一座两层炮楼,高二丈、方一丈。第一层是红石结构,第二层是夯土结构。两座炮楼相继建成,形成了郑湾村东西两头兼顾的防御布局。

一座小小的三层炮楼,在当时的建筑条件下并非易事。一丈见方、三丈多高的建筑,今天看来不算什么。可是在那个年代,全凭肩扛手抬,打好了方正的石块,用蛮力还要用智力。
郑湾人用集体的智慧团结协作。搭起高高的架木,用枣木做滑轮,粗绳从滑轮上穿过去,一端栓在马背上,另一端绑着石块。村民驱使马向前拉紧绳子,带动石块慢慢升高。一块一块地认真垒砌,再用石灰勾缝,层与层之间嵌入结实的木楼板,最后封顶,终成三丈炮楼!多少艰辛暗含其中,几多智慧使得三丈炮楼平地起。那是全体郑湾人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郑氏族人凝聚力的深刻体现。两座炮楼,像两座无言的丰碑,镌刻着郑氏家族的勤劳、智慧、抗争与生生不息。
进入二十一世纪, 炮楼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百年往事也成为模糊的记忆。但是,郑湾村的两座炮楼,屹立一百五十多年,跨越了三个世纪,像一座无字碑,使人们清晰而直观地感受艰辛岁月沧桑如昨,从而更加热爱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感恩前辈的智慧勇敢,让家族血脉代代相传,让华夏大地和谐安康。

昔日这坚固的炮楼
抵御外患保卫家园
今天这古老的炮楼
见证历史供人观瞻

- 凡本网注明"来源:禹州第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禹州第一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禹州第一网,http://www.yuzhoufirst.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0120年前禹州人是怎样割麦打麦的?
《山乡麦收季》作品展示 照片说明: 古老的村落、古朴的民俗[详细]
- 02钧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
6月1日上午,钧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神[详细]
- 03书法遇上唐钧 佳联成对好诗成章
书法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钧瓷被称为[详细]
- 04钧瓷“窑变”之魅与各大博物所收
钧窑是宋、金、元时期北方地区规模庞大的重要窑场之一,其遗[详细]
- 05古朴厚拙 端整雅炼 ——记中书协
刘光照,1949年10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入展全国第四[详细]
- 06禹州市豫剧团7人获得县级非物质
近日,禹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下发通知,我团颜永江、杨巧玲[详细]
- 07访禹州市传世炉钧一坊有限公司总
说起钧瓷,大家都会知道其源自于禹州神垕古镇,想到钧瓷入窑[详细]
- 08云展览 | “乡愁禹州”优秀文旅摄
为丰富新春佳节全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群众艺术创作[详细]
- 09禹州即将消失的老街老宅
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老街、老宅,虽然破落陈旧却难掩昔日的[详细]
- 01禹州钧瓷艺术树立陶瓷装饰美学新
从第十届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节的第二届CHINA中国中国陶瓷设计艺[详细]
- 02北大教授李伯谦来禹考察夏禹文化
10月26日,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长兼北京大学赛克[详细]
- 03禹州传统文化 石羊村有你不知道
石羊村位于禹州市朱阁村西五公里处,有两个自然村,东边自然[详细]
- 04“声动禹州”2020禹州市全民大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详细]
- 05禹州神垕古镇陶瓷官署女陶艺家简
钧瓷女陶艺家在神垕古镇老街陶瓷官署举办钧瓷作品展啦! 展览[详细]
- 06禹州传统文化||最幸福的重逢(散
(作者:侯巧仙) 人生来来往往,季节匆匆忙忙。推窗一望,眼[详细]
- 07先有钧阳宫 后有禹州城
在禹州市南三十五里处有一个村庄叫钧阳宫村。钧阳宫以前是个[详细]
- 08禹州神垕:沉沉庭院深几许 最恋
光阴荏苒,岁月不居。尚未和七月的一汀烟水挥手作别,八月的[详细]
- 09禹州登善湖一家长用弹弓教孩子打
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生命的魅力,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详细]
- 01禹州市豫剧团7人获得县级非物质
近日,禹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下发通知,我团颜永江、杨巧玲[详细]
- 02禹州宋聘三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啦!
近日 宋聘三塑像揭幕 暨宋聘三故居开放仪式 在浅井镇 宋聘三革[详细]
- 03禹州画家——首届美术作品在线展
作者:禹州市美术家协会 张德宏/油画《前方的风景》 郑俊峰[详细]
- 04钧窑万彩”钧瓷非遗文化走进上海
11月9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博物馆展厅内高朋满座,嘉宾云集[详细]
- 05禹州市豫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李
李昊莹 1997年出生,2010年毕业于许昌市文化艺术学校,戏曲表演[详细]
- 06禹州浅井镇张地村藏在深山的千年
文 图:丁进兴 张地,居于云端,白石崖下,五千年白牡丹傲然[详细]
- 07禹州辛国正大师讲述:钧陶瓷材料
9月26日上午9时,钧瓷文化大讲堂在禹州市神垕古镇钧瓷文化主题[详细]
- 08毛泽东接见禹县县委书记
文 图:余世诚 禹州的党政军民学,同新中国各地一样,都是在[详细]
- 09禹州市当代钧瓷艺术品精彩亮相北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12月5日,备受期待的保利秋季拍[详细]